大唐閥門為您解讀:DIN標準
————
大唐閥門為您解讀:DIN標準
Deutsches Institut fur Normung
DIN是德國的標準化主管機關,作為全國性標準化機構參加國際和區域的非政府性標準化機構。
DIN是一個經注冊的私立協會,大約有6000個工業公司和組織為其會員。目前設有123個標準委員會和3655個工作委員會。
DIN于1951年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由DIN和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聯合組成的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代表德國參加國際電 工委員會。DIN還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 (CENELEC)和國際標準實踐聯合會(IFAN)的積極參加國。
德國標準化學會(DIN)是德國最大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公益性標準化民間機構。成立于1917年?偛吭O在首都柏林。1917年5月18日,德國工程師協會(VDI)在柏林皇家制造局召開會議, 決定成立通用機械制造標準委員會,其任務是制定VDI規則。同年7月,標準委員會建議將各工業協會制定的標準與德國工程師協會標準合并,通稱為德國工業標準(DIN)。1917年12月22日通用機械制造標準委員會改組為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NDI)。該委員會覽于其標準化活動早已超越了工業領域,遂于1926年11月6日改名為德國標準委員會(DNA)。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6-- 1945),該委員會停止活動。1946年10月經四國管制委員會同意,德國標準委員會曾作為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雙方代表組成的機構在全德境內開展工作。1954年民主德國標準化局成立,德國標準委員會就成了聯邦德國的標準化機構,但在民主德國境內仍設有辦事機構,直到1961年才撤銷。 1968年民主德國宣布退出 DNA。自此以后 ,DNA的活動僅限于聯邦德國和西柏林。 1975年5月 21日德國標準委員會改為現稱。同年 6月 5日 DIN與聯邦政府簽訂一項協議:聯邦政府承認 DIN是聯邦德國和西柏林的標準化主管機構,并代表德國參加非政府性的國際和區域標準化機構。
DIN的宗旨是:通過有關方面的共同協作,為了公眾的利益,制定和發布德國標準及其他標準化工作成果并促進其應用,以有助于經濟、技術、科學、管理和公共事務方面的合理化、質量保證、安全和相互理解。
1918年 3月,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制定發布了第一個德國工業標準(DI-Norm l錐形銷)。目前DIN制定的標準幾乎涉及建筑工程、采礦、冶金、化工、電工、安全技術、環境保護、衛生、消防、運輸、家政等各個領域。截至1998年底,共制定發布了 2.5萬個標準,每年大約制定 1 500個標準。其中80%以上已為歐洲各國所采用。
DIN于 1951年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由DIN/VDE聯合組成的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代表德國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DIN還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和歐洲電信標準學會(ETSI)的積極參加國, 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DIN發展為兩種產品認證標志,即“DIN 標志”和“DIN檢驗和監督標志”,此外還有一種質量體系認證制度。
(1) “DIN標志”
原是作為標準化協會的會標注冊的,以后用于產品上,表明該產品符合有關的DIN標準,任何企業只要自行保證其產品質量符合相應的DIN標準,均可自由采用,并在其出廠產品上標以DIN標志。DIN有權對帶有DIN標志的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如有不符DIN標準的,將規定予以處罰。
(2) “DIN檢驗和監督標志”
是于1972年起實施的第三方產品認證制度。根據《DIN檢驗和監督標志授予準則》的規定,申請標志的產品需經DGWK指定的檢驗機構抽樣進行形式試驗,證明完全符合DIN標準的全部要求,方可使用DIN檢驗和監督標志,有效期為5年,到期可申請延長,在定期監督檢驗中發現不符合DIN要求時,則吊銷標志的使用許可證。
(3) 質量體系認證制度
1985年2月,由DIN和聯邦德國質量保證學會(DGQ)一起成立了聯邦德國質量體系認證組織(DGS),承擔對企事業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評定和認可工作。1987年5月,發布了DIN9000 ~ 9004有關質量體系的國家標準,作為體系認證的依據。
在1972年注冊了DIN檢驗和監督標志,實行第三方產品認證制度后,使DIN的產品質量認證有了更大發展。到1984年,經DGWK評定和頒發的認證證書已近1.5萬張,平均每年頒發1000張新的證書。德國有關質量體系的國家標準DIN9000 ~ 9004幾乎是與ISO9000標準系列同時發布的。該標準的發布為開展獨立的質量體系認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DIN是德國的標準化主管機關,作為全國性標準化機構參加國際和區域的非政府性標準化機構。
DIN是一個經注冊的私立協會,大約有6000個工業公司和組織為其會員。目前設有123個標準委員會和3655個工作委員會。
DIN于1951年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由DIN和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VDE)聯合組成的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代表德國參加國際電 工委員會。DIN還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 (CENELEC)和國際標準實踐聯合會(IFAN)的積極參加國。
德國標準化學會(DIN)是德國最大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公益性標準化民間機構。成立于1917年?偛吭O在首都柏林。1917年5月18日,德國工程師協會(VDI)在柏林皇家制造局召開會議, 決定成立通用機械制造標準委員會,其任務是制定VDI規則。同年7月,標準委員會建議將各工業協會制定的標準與德國工程師協會標準合并,通稱為德國工業標準(DIN)。1917年12月22日通用機械制造標準委員會改組為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NDI)。該委員會覽于其標準化活動早已超越了工業領域,遂于1926年11月6日改名為德國標準委員會(DNA)。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6-- 1945),該委員會停止活動。1946年10月經四國管制委員會同意,德國標準委員會曾作為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雙方代表組成的機構在全德境內開展工作。1954年民主德國標準化局成立,德國標準委員會就成了聯邦德國的標準化機構,但在民主德國境內仍設有辦事機構,直到1961年才撤銷。 1968年民主德國宣布退出 DNA。自此以后 ,DNA的活動僅限于聯邦德國和西柏林。 1975年5月 21日德國標準委員會改為現稱。同年 6月 5日 DIN與聯邦政府簽訂一項協議:聯邦政府承認 DIN是聯邦德國和西柏林的標準化主管機構,并代表德國參加非政府性的國際和區域標準化機構。
DIN的宗旨是:通過有關方面的共同協作,為了公眾的利益,制定和發布德國標準及其他標準化工作成果并促進其應用,以有助于經濟、技術、科學、管理和公共事務方面的合理化、質量保證、安全和相互理解。
1918年 3月,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制定發布了第一個德國工業標準(DI-Norm l錐形銷)。目前DIN制定的標準幾乎涉及建筑工程、采礦、冶金、化工、電工、安全技術、環境保護、衛生、消防、運輸、家政等各個領域。截至1998年底,共制定發布了 2.5萬個標準,每年大約制定 1 500個標準。其中80%以上已為歐洲各國所采用。
DIN于 1951年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由DIN/VDE聯合組成的德國電工委員會(DKE)代表德國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DIN還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和歐洲電信標準學會(ETSI)的積極參加國, 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DIN發展為兩種產品認證標志,即“DIN 標志”和“DIN檢驗和監督標志”,此外還有一種質量體系認證制度。
(1) “DIN標志”
原是作為標準化協會的會標注冊的,以后用于產品上,表明該產品符合有關的DIN標準,任何企業只要自行保證其產品質量符合相應的DIN標準,均可自由采用,并在其出廠產品上標以DIN標志。DIN有權對帶有DIN標志的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如有不符DIN標準的,將規定予以處罰。
(2) “DIN檢驗和監督標志”
是于1972年起實施的第三方產品認證制度。根據《DIN檢驗和監督標志授予準則》的規定,申請標志的產品需經DGWK指定的檢驗機構抽樣進行形式試驗,證明完全符合DIN標準的全部要求,方可使用DIN檢驗和監督標志,有效期為5年,到期可申請延長,在定期監督檢驗中發現不符合DIN要求時,則吊銷標志的使用許可證。
(3) 質量體系認證制度
1985年2月,由DIN和聯邦德國質量保證學會(DGQ)一起成立了聯邦德國質量體系認證組織(DGS),承擔對企事業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評定和認可工作。1987年5月,發布了DIN9000 ~ 9004有關質量體系的國家標準,作為體系認證的依據。
在1972年注冊了DIN檢驗和監督標志,實行第三方產品認證制度后,使DIN的產品質量認證有了更大發展。到1984年,經DGWK評定和頒發的認證證書已近1.5萬張,平均每年頒發1000張新的證書。德國有關質量體系的國家標準DIN9000 ~ 9004幾乎是與ISO9000標準系列同時發布的。該標準的發布為開展獨立的質量體系認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上海大唐閥門制造有限公司,為您解答相關疑問,歡迎來電咨詢021-60343599!
- 上一篇:大唐閥門為您提供:閥門和常用管件標準...
- 下一篇:大唐閥門為您解讀:BS標準...